?
東莞臨時工現象旁邊評論有哪些?某些地區“臨時工”城管的“暴力執法”事件時有發生,事后處理結果卻出奇的一致:直接肇事者大都以“臨時工”的身份為單位做“擋箭牌”。這種“丟卒保車”的“臨時工亂象”竟然成為很多機關單位的危機公關通用模式,確實令人擔憂。
?

而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臨時工?78.3%的受訪者認為“用人單位為逃避用工成本、減少麻煩,使一些人成為臨時工”,也有73.0%的人認為原因是“一些單位的確需要短期、臨時的勞動力,但編制有限”。
臨時工盡管大多集中在一些底層行業,但很多政府機關部門也有不少臨時工。47.2%的受訪者認為政府機關部門沒必要招聘臨時工,31.6%的人認為“有必要”,還有21.2%的人認為“不好說”。
那么,現在“臨時工”這個概念是否被異化?90.2%的受訪者給予了肯定回答,只有9.8%的人認為沒有。而是什么導致“臨時工”概念被異化呢?76.8%的受訪者認為“一些政府部門和企業出了問題就拿“臨時工”當擋箭牌”是主要因素。
那么,如何解決當下的“臨時工”現象?77.9%的人建議“嚴格執行《勞動合同法》,此外要增加用人單位的違約成本,加大懲罰力度”,71.7%的人則表示“法律應該保證“臨時工”們的權益,同時應明確哪類崗位可以使用臨時性勞動力,臨時的期限應在多長時間內”,還有63.0%的人認為“當下的用人制度需要完善”。
盡管“臨時工”在法律意義上并不存在,但“臨時工”現象仍然普遍存在。人們并非是對“臨時工”有意見,大家有意見的是,那些躲在“臨時工”背后的人。